第1章 申九妹(1)(2 / 2)

张秀才道:“据说申九妹乃当世一妙龄女子,张某无缘谋面,然观伞之精美,此姝必为兰心蕙性之佳人。古人有梅妻鹤子,张某曾有伞妻相伴,如此佳话,当不输古人风雅。”

丁凡心头汗滴一地,道:“那么,张相公是从哪里买得此伞?”

张秀才道:“前年九月,我友黄石明刊印诗集,因不够集子,特求我生平佳作一十七首。他若许我金银,张某断不会卖字求金,只因爱极了此伞,遂允了他。如非家父久病,药资告急,张某岂肯将之寄卖于商贾?我张华之卖妻救父,可悲,可叹。”

丁凡硬着头皮待他叹惜尽兴,道:“敢问令友黄石明又从何处得来?”张秀才道:“这却未曾细问,想来仿佛也是旁人所赠。”

丁凡道:“令友所居何处,盼张相公告知。”与这张秀才相对,丁凡言语间不觉也文绉绉起来。张秀才微讶道:“却难道,阁下欲寻石明相问?”丁凡道:“正有此意。”

张秀才爬将起来,长揖及地,道:“阁下如此真心,我妻所托得人,理当拜谢,理当拜谢。”

丁凡又好笑又发窘,只得忍耐,向他还礼。

张秀才道:“石明兄出书之后,才名大振,现如今在成都府知府冯大人府上作幕僚。张某为阁下手书一封,黄石明必会盛情款待,知无不言。”此处乃川北小镇,距成都府路远迢迢,丁凡微感踌躇,那张秀才已然兴冲冲去往小书斋,就着残墨写了介绍,交给丁凡。

接过张秀才书信那一刻,丁凡便知道,纵有些勉强,这成都之行是必然的了。好在如他所言,“不拘哪里,就是闲走走”,大半月后,也就走到了成都。这成都素称天府,物产丰饶、市肆繁华、人物俏丽,他乘兴游荡半日,市集上特别留意访问,并无申九妹伞具出卖。

其时阳光灿烂,他撑开“光竹”,一身便笼于清爽幽篁之中。正行走间,背后忽有人唤道:“喂,喂,那打伞的,站一站!”

丁凡停步,身后追上来两个青年,一个黄衫,一个白袍。

白衣人微笑道:“小哥这伞别致,在下十分喜欢,可否借伞一观?”

丁凡笑道:“可以。”便将伞一递。

白衣人接过来,里外观看,收拢又撑开,伞柄下的“申九妹”三字亦细细察看,向丁凡道:“这伞如此精美,兄台在外使用,日晒雨淋,若是损坏,岂不可惜?”

丁凡笑道:“伞不用来遮阳挡雨,难道仅供赏玩?”

白衣人道:“普通器物,自然致之实用,似这等美器,其价值已在实用之上。敢问兄台买伞花了多少钱?”丁凡道:“十两现银。”

白衣人道:“在下愿出双倍价钱,求兄台转让。”黄衣人插嘴道:“你赚了一倍,买一辈子的伞也够了,就这么定了。”便掏钱袋拿银子。

丁凡伸手握住收拢的伞身,那白衣人却不松手,又道:“四十两现银,不能再多了。”

丁凡不快道:“不卖不卖。”手上用力回带。白衣人似怕伤了伞具,放开了手。他神情恋恋不舍,丁凡怕他又来纠缠,拱拱手行开去。

黄石明家就在知府府衙附近,丁凡一找便着。其时已是掌灯时分,丁凡在外吃过晚饭,才去敲门。

黄石明看过张秀才书信,将丁凡迎至书房,笑道:“丁兄不辞跋涉,来问伞之来历,看丁兄虽非读书之人,却大有我辈风尚,可谓知音。据黄某所知,这位申九妹生平所作之伞不过十把,君子伞‘光竹’、‘雾竹’、‘夜竹’、‘雨竹’、‘风竹’,淑女伞‘红菊’、‘黄菊’、‘白菊’、‘紫菊’、‘墨菊’,现丁兄手上这把便是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