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2)

荣锦路 漫漫行 4407 字 4天前

“所以,皇舅舅不必太过自责,若是晋王心中没有夺嫡的想法,那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进入这场争斗中的。”沈皎劝道。

“至于晋王因着参与到夺嫡之中,而做得那些错事更是晋王自己的选择。”沈皎继续道:“晋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选择了最为错误的方式。”

“您再看看太子殿下,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来。”沈皎宽慰天和帝道:“在处理山东官员的时候,赵王殿下秉公执法,没有一点徇私,或是因私废公的行为。”

“所以,皇舅舅不必过分自责,这些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沈皎看到自己说道太子的时候,天和帝缓和了一些。

“太子,确实是不错,被皇后教养的很好。”天和帝感叹道。

沈皎没有说话。她现在不宜再附和了,若不然便会让天和帝觉得她是在位太子说话。说实在的,她并没有这个意思,不过是为了宽慰天和帝而已。她现在这样说,天和帝不会有任何想法,但是若是她再附和天和帝,这意思便不对了。

其实,若是说实在的,天和帝的这些个皇子中,也唯有太子有储君之风,虽说燕王心计颇深,但是却用得多是些阴谋小道,而太子却多是明谋,在她看来,在官场上,虽然阴谋不少,但是明谋才是关键,才最能让人敬服。

而成为一个储君,一个帝王,明谋才是正道。

虽然这和两人的身份有一些关系,但是身份也是关键,虽然也许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是必须要面对,而不是逃避的事情。

在她看来,若是燕王还不改变,还是多用一些阴谋取胜,只会让他在朝堂上更加得不到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支持了。

而太子,虽然从参与朝政至今,也犯过错误,到现在一个越来越被朝堂认可,享有极高威望的储君,有的绝对不止是嫡出的身份和卫家的支持,更要有着努力付出和胸襟。单是胸襟和耐心这一点,太子就比众皇子都强。

在天和帝将晋王一步步扶持起来的时候,让晋王在朝堂上风头无两,荣耀无比,风头差点都压过他这个储君的时候,太子并没有表现出急迫来,将天和帝交办的差事老老实实的办好,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对待晋王的态度也一如平常,面对晋王的挑衅也是一笑了之,处处尽显兄长风范。不结党不营私,没有刻意打压晋王,依旧能让自己的风采威望稳稳压晋王一头,这是相当不易的。若是换成别人,真的是很难办到。这样的胸襟,耐心,气魄,岂是常人能够达到的。

而对于山东的事情,太子更是要求赵王秉公处理,不携带任何党派之争,对于晋王党羽在山东的罪行,如实回禀,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想要以此来铲除晋王,这样的胸襟,确实是少有人能办到。要知道,这些年,晋王对太子的挑衅可是从未停止,这两年甚至是越来越厉害,想要自己取而代之的心思,可谓是满朝皆知。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还能够选择如此处理,真的是让人佩服。所以,私心来说,天和帝的这几个皇子中,在她看来最符合储君之位的,还是太子。

也正是因为塔子的这些做法,朝中越来越多的臣子选择支持太子,天和帝对太子也是更为满意和看重。

“你说得对,看看太子就知道。”天和帝点点头,说完后叹了口气道:“罢了,晋王的事就看他自己的选择吧。”

“至于晋王妃那里,以后,朕会让皇后多照顾几分。”天和帝说道。毕竟是有功于他,有功与朝堂,便是看在太傅的面子上,他也不能亏待了去。

“晋王妃之勇气,决断,忠君之心让人敬服,不输于男子。”沈皎赞道。对于晋王妃的决断,她真的是佩服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将晋王的所谋打探清楚,然后进宫朝天和帝禀明,为自己和两个孩子谋一条出路,这样的决断,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少见的,是需要魄力的,毕竟这可是违背纲常伦理的。说真的,她真的很是佩服晋王妃。当断则断,还有勇气来为自己和孩子谋出路,这样的女子,便是很多男子都比不上的,实在是让人佩服。

天和帝点了点头,他给晋王娶这妻子,就是希望晋王能够和晋王妃呆在一起时间长了,晋王的性子能够改善一点,却是没有想到晋王会宠妾灭妻。他的打算是全都落空了。

“晋王妃确实给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朕不会亏待她和华儿与阿钦的。”天和帝说道:“若不是晋王妃,朕倒是不知道黄绩何时成了晋王的人了。”

对于黄绩其人,沈皎了解的不多,但是朝堂上拥护晋王的武将中确实没有听到过黄绩的名字。

不过,这也完全说明,对待任何人都不能小瞧,晋王便是再如何,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底牌的。

第210章 初心

黄绩此人, 她的了解不多, 只记得此人似乎是有家世的, 而且比起其他的几个副指挥使或者是相同级别的武官, 黄绩的年龄算得上是小的。

虽然武将不像文官那样需要论资排辈, 而是以功勋来论官职, 若是有功绩,年轻一点也没有什么。但是让人疑惑的是,黄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

“元嘉若是记得没有错的话。”沈皎对着天和帝疑惑道:“依照黄绩的资历和功绩, 应是没有资格做到京城副指挥使的吧。”要知道, 便是吴辽跟随着她的父亲,战功卓著, 年龄也比黄绩大上一些, 也只是和黄绩平级。

“黄绩此人善于钻营, 上下口碑都不错,和军中的一些将领关系不错,朕原本是打算将其许配给你文安姨母的。”天和帝答道,这样的人在军中也不在少数, 但是为什么黄绩能够在这个年龄混上这个职位,其中定然是有原因的。

“说起来, 黄绩的位置还是你文安姨母亲自来朕面前求的。”天和帝说道这眼中一暗,“朕原本想着文安的日子这些年过得也不易,想要在以后给她赐婚的时候, 多些体面,所以也就同意了, 朕本是想让黄绩在那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

如此,沈皎才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先帝当年的公主并不止她母亲淑惠长公主一人,她母亲行三,另外还有五个姐妹,其中有两个因为在先帝时期帮着纯王,做下不少错事,并帮着纯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事,已经被天和帝贬为庶人,圈禁起来了。剩下的三人,两位嫁到了外地,京中就只剩下她母亲和文安长公主。

她这位文安姨母,和她母亲淑惠长公主感情甚好,先帝时期便一直站在天和帝和谢太后身边,所以颇得天和帝优待。不过,她这位文安姨母身为公主,金尊玉贵,应该是一生顺遂的。文安长公主的生母和谢太后之间的关系十分不错,就如同现在的淑妃和卫皇后之间的关系,所以文安长公主又年纪最小,淑惠长公主对这个妹妹也是极为疼爱。后来,天和帝又在夺嫡之争中胜利,文安长公主便成了除了淑惠长公主外,最为尊贵的公主。

但是即便是身份尊贵,但是这位在婚事上却是极为不顺的。文安长公主已经两嫁,但是一次遇人不淑,驸马心中另有他人,拳养外室,文安长公主如何能忍得下,一剑斩杀了外室,驸马也是被文安长公主一剑斩得不能人道,并与其和离,另一次却是极为不幸,本是恩爱夫妻,两人孕有一女,可是天灾人祸,要了这位驸马的命,文安长公主只能寡居在公主府,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再嫁,一直独自抚养女儿。天和帝和谢太后怜惜文安长公主母女可怜,特地赐给了文安长公主独女康寿县主的爵位。

这些年来,文安长公主一直没有再嫁,谢太后和淑惠长公主,以及文安长公主的母妃温太妃觉得文安长公主和前任驸马感情极深,思念故人,便一直没有忍心逼着文安长公主再嫁。所以,这次文安长公主愿意再嫁,忘却伤心事,谢太后和温太妃几个很是高兴,便是天和帝也是如此,所以文安长公主想要求个体面,天和帝也是答应的。毕竟,京城副指挥使这个职位当真是极为体面的,况且这个职位并没有多少实权,京中大营的兵马全部都被镇南侯控制的很严,又有吴辽从旁协助,黄绩只是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黄绩真的有这个胆子,和晋王一起谋事。

“他倒是会钻营,可是这次却是钻营错了地方。”天和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冰冷。

“只是不知道你文安姨母对此事究竟是知道多少?”对于黄绩,天和帝没有多少想法,这样的任处置按规矩处置了便是,但是对于文安长公主……

沈皎看着天和帝晦暗不明的神色,知道他的心中所想,这件事若是文安长公主是被蒙蔽的还好说,只能说是文安长公主识人不清。但是若是文安长公主也参与进了晋王的这场逼宫之中,只怕天和帝会寒了心的。

“暗影这里最近有些忙,你文安姨母的事情,就交由你来办吧。”天和帝对着沈皎说道。

“是。”沈皎起身应是。

“这也该到了午膳的时候了,别让你外祖母等急了。”天和帝和沈皎又说了些话,嘱托了些事情,便对着沈皎拜拜手道:“明天继续到朕这里来。”

“是。”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疲倦的神色,不再请天和帝同去谢太后那里。对于一个帝王,有时候独处会是平缓心情,自我调节的最好方式,他们不需要太多来自外人的安慰,若是连这点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受得住朝堂的风云变动。

“元嘉告退。”沈皎说完后,在天和帝的摆手中退去。

刚一出门,便见胡喜走了过来,对着沈皎道:“郡主,辇轿已经备好。”

“有劳胡阿叔。”沈皎笑着道。

随后沈皎上了辇轿后,一路朝谢太后的兴庆宫走去。

沈皎到了兴庆宫后,在谢太后的关怀中,用了午膳。

午膳后,谢太后坐在上首,神色有些严肃,看着眼前外孙女道:“出去这么多天,瘦了不少。”眼中满是心疼,她的这个外孙女,身体孱弱,这趟出去,真的是瘦了不少,可见是吃了不少苦的。

还不待沈皎接话,安慰谢太后,便又听着谢太后又道:“这次,你是去了山东了吧。”

“是。”沈皎直接答道,来之前,天和帝在她来之前似乎有所预测,特意嘱咐过她,她现在的事情都可以告诉谢太后,所以她没有什么顾虑。

“这趟山东之行不易吧。”谢太后看着沈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