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2 / 2)

看着旁边冬篮里头还有小叔吃剩下的菜,柱子觉得这会子虽然肚子还是有些撑,但比刚刚好多了,能有些空儿塞东西了,就拿了筷子去夹那些剩菜吃,果然是吃货,第一筷子还是冲着肉去的,肉其实已经没有刚端来时候那么热气腾腾了,但是柱子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比听啥山韭菜有意思得多。

小吃货这厢吃得开心,而另一边的俩人也谈得兴起。

开春时候地里长的头刀韭菜,那叫一个鲜;而秋天时候韭菜花又另是一种美味,韭菜两头鲜,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了。

而山韭菜虽然同自家地里出的卖相上差不多,但是到了开花的时节,差别可就大了去了,家里长的开白韭菜花,而山韭菜一水的淡紫色,若不是因为本身强烈的辛辣气味,很是能装一装小清新的。

清明过后,吉安村的后山逐渐变绿了,也正是采摘各种山野菜的好时候。食物最是长情,头年长过的地方,等第二年你再去采,必定不会让你空了手。

常进山里采野菜的人,山韭菜并不难找,通常情况下,那些长山白菜、老山芹、山蒜、山菜的地方,往往也会长有山韭菜。通常这些地方都是低矮的树丛,低矮的树上长满了今年新叶的芽孢,山韭菜就在这些芽孢的下边儿,因为没人施肥的缘故,比家里长的瘦弱点儿,一簇簇、一丛丛,不一会儿就能采满筐,柔嫩清脆,碧绿新鲜。高兴地背了满筐回家,清洗干净,切碎,打上几个鸡蛋,放上佐料,和面做饺子,鲜美的一顿就成了。

“不仅能吃,晒干了磨成粉末,不太深的刀斧伤口敷几日就能好,特别灵验。”裴华饶有兴致地补充道。

“你用过吗?”杜芊芊更关心这个问题,她听到“特别灵验”这四个字,心里一刺,觉得这形容显得裴华对这个用途熟悉得过分。

裴华听出杜芊芊口气里的心疼,口气放得很软很软:“没有,只是我爹教我的,见过我爹用过。”

这时候柱子已经将那点子剩菜一点一点夹着吃完了,于是没事干的柱子就更感到无聊,几岁大的孩子哪里能懂恋人间的甜蜜,芝麻大点的事儿都能说出花儿来,重要的不是具体做什么,而是和谁在一起。

在柱子看来,就一个山韭菜,小叔和芊芊姨还谈起来没个完了,还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谈到高兴处还一起笑起来,割韭菜有啥好玩儿的?

有几次柱子想插话进去,想聊一聊自己喜欢的七巧板之类,可惜都没成功,撅了噘嘴,探下床,穿了鞋,回屋了。

到了自己屋,他娘李菊花正等着他呢,看他垂头丧气的,心想,肯定自己没猜错,“柱子,你在你小叔那里老半天,你小叔和芊芊姨是不是吵架了?”

“没有啊。”声音仍然无精打采。

“你小子别想骗我,咋可能没拌嘴?”李菊花不信。

裴勇见李菊花蝎蝎螫螫的,看不过,拦她:“你只管打听这些做甚么?没个大嫂样子!”

第374章 世上哪得知足人

“哎呀,问一问怕什么的。”李菊花拐了裴勇一胳膊,心想,要不是你在,我也用不着问柱子了,自己个儿在屋门口偷偷听一听就得了,又朝着柱子威逼利诱,“老实说!娘今晚给你吃刚买回来的点心。”

柱子回想了下,仍旧摇头:“真没有!还笑了,笑得可开心了。”

“还笑了?!”李菊花怪叫道,这俩人可真是奇了,这事儿若搁到她头上,她怎么也得扯着裴勇的衣服闹他一场,怎么到了杜家那丫头那儿,悄没声儿的不说,还有说有笑起来。

李菊花反复确认,弄得柱子比刚才还闷,本来在裴华那儿就没好好穿的鞋子,随便一蹬,窜上床,小心地拿出七巧板摆弄起来,不再继续搭理自己的娘。

“哎,你说这咋回事儿啊?”李菊花拐了拐裴勇,满脸八卦劲儿。

裴勇显然并不是李菊花,不想在自己弟弟和将来弟媳的事情上指手画脚瞧热闹,不过他倒是对另外一件事儿挺好奇,“我说你今儿个吃错药了?怎么帮起芊芊说话了,平时一看到人家小姑娘就跟乌眼鸡似的。”

“你知道个啥?小曼姑娘再好,那经过了这么多事儿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若是再弄跑了杜家丫头,岂不是鸡飞蛋打么?”李菊花算盘拨得可精,况且柱子吃了人家多少好东西她心里比谁都有数着呢,“你说,小曼姑娘也真个有意思,这会子巴巴儿跑过来做什么?当初干什么去了?一看到华子的伤势,吓得门边儿都不敢靠了。”

话题一下子又被李菊花扯远了,扯到李曼那儿了,裴勇不吭声,只管去瞧床上的柱子玩儿七巧板。

“一母同胞,怎么就生出你们这两个天差地别的来?别看华子平日里不吭声,还真是会哄人,小曼都跑上门来了,哄得小媳妇儿不吵不闹,还乐滋滋的。再瞧瞧你这个锯了嘴的闷葫芦,一问摇头三不知,锥子都扎不出个声儿来!”李菊花轻啐了一口,门口布帘子一掀,去寻裴大娘八卦去了。

其实李曼自打隔壁二嫂子说了裴华腿好得差不多的信儿,已经忍了好几天了,知道自己去了也得不到什么好脸色,可是心里那股子冲动,越是压抑就越是忍不住。可再想去,也不好直接就这么去了,裴、杜两家就隔了个院墙,如今往来又密,裴家那几个人她倒是不在乎,可自己这么跑去被杜家人、特别是杜芊芊看到,岂不是惹人笑话。

可巧阿青的婚事,不该在的人都去吃酒去了,只剩了裴华在家,此时不去更待何时?对着梳妆镜盘弄了半天,换了几套衣裳,最后一改自己平日里的贵气十足,挑了身自己顶素净的月白绫子棉袄儿,珍珠领扣拿下又戴上,戴上又拿下,最后还是没有戴,通身只左手手腕上笼了个素银镯子,或许李曼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穿衣风格其实同杜芊芊很像,或许她已经意识到,但并不愿意承认。

她不愿意去吃酒席,她娘自然也陪着她,家里各色吃食堆积小山般,但李曼并不会做饭,也舍不得让她快过年了只吃几块糕点垫补、算作一顿饭。

栾夫人给的鲤鱼,说是黄河里出的,吃黄河鲤讲究的是当场摔杀了入锅,黄河地界离本地脚程可不短,将活的黄河鲤养在水里一路颠簸运过来,费时费力,物稀则为贵,到了本地地界,非富贵人家是吃不起的。

黄河水泥沙含量大,泥土味自然也就重,捕上来的鱼必定要在清水里养上几日才能将土腥味吐个干净,这吐沙的功夫正好在运输途中完成,送到府上恰好能宰杀入腹。鲤鱼都是逆流而游的,因此鱼肉虽活厚,但同时比起其他鱼种,紧也格外坚韧,要做得好吃,必得好手名庖丁将鱼身的大筋抽掉、做好的鱼肉才会鲜嫩可口。

李曼的娘没做过黄河鲤,因此栾夫人府上的厨子帮忙将鱼收拾好了、筋抽干净了,嘱咐得及时做了,不然鱼肉就不新鲜。这东西有钱都没处买去,李曼娘专门照着厨子教的法子做了道糖醋鲤鱼,又发面、揉面、切面,忙了半天,做了细面条儿,拿糖醋鲤鱼的卤汁拌了吃很是开胃爽口。

只是李曼并没有什么胃口,不过草草扒拉了几筷子就进了屋里,李曼的娘只道她心情不好,拿了块干净的毛巾,用温水湿润了,将剩下没煮的面条儿盖上,这样可以防止面条儿“回生”、变硬,等小曼下晌饿了,随时可以做上一碗。

李曼娘正在收拾整理从栾夫人那里带回来的年礼,有些经不住久放,过年亲友走动时候该送人的就送人,新年里头保不齐栾夫人那里又叫小曼陪着参加各色聚会,明着是夫人们之间走动走动,可是少不得各家给自家晚辈说亲保媒的,到时候小曼一色穿戴还得预备着。

正盘算着,李曼走出了房门,“娘,我出去走走透透气。”

李曼娘瞧她一身素净,的确不像是去特意见人时候的打扮,“外头怪冷的……”怕她吹了风,就想劝她别去,一句话刚说了半句,李曼眉头就蹙了起来。

“你披件银鼠坎肩再出去。”李曼娘立马改了口,放下手里的点心盒子就要去给她拿。

“不用了,娘,我不冷。”说完,抬脚迈出屋门,走了出去。

瞧着闺女往外走的背影,李曼娘叹了口气,她其实也发愁啊,其实吴文博那个小子真不错,小曼这个性子若是嫁了个同她一样脾气的,一个不让一个,小两口哪里能安生过日子?自己的闺女自己知道,小曼听了华子的消息意不平、正气头上,这会子倒像是卯足了劲儿,必要寻一个色色拔尖儿的方罢,她这个做娘的倒是也想,可那么十全十美的女婿哪里寻去?

手里拿着纯乳蒸就、一盒仅得四枚的金乳酥,李曼娘将盒子心不在焉地往桌上一搁,又深深叹了口气。

第375章 那年的槐花

即便任性如李曼,在去裴家的路上也不是没有犹豫过的。

从自己家到裴家的这条路,李曼之前不知道走了多少遍,闭上眼光数着步数都能到。这条已经被自己熟记的路程,却也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走过了,熟悉又陌生的情绪涌来,颇有些让李曼有些近乡情怯之感。

春日里,这条既不直也不宽的乡间小路,连着耕种的水田、连着挑水的水井、连着许多户人家的菜地、连着进出吉安村的村口、尽头也连着通往后山的小径。上头布满了不知多少光腚小孩儿的光脚印、四季的草鞋印、牛蹄驴蹄印……

若是傍晚而行,天边远去的夕阳缓缓垂落,金色的余晖从发丝照耀全身,春风徐徐吹过发梢,若是再晚上一点,天色愈黯淡,月亮伴着最后一丝晚霞从俏丽的云层中探出了头,沿路人家的厨房里冒出阵阵的炊烟,饭菜的香味能随着微醺的春风飘得老远。

空气里似乎都透着甜,而李曼能从这些乡村常见场景里品出这份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裴华。因为这条路的终点是裴华家,要么能见到裴华、再不济也能知道他最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