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警告(1 / 2)

烈明 睿士 1736 字 1天前

对于登州的土着豪强,朱平安是没打算斩尽杀绝,毕竟这些人时代居于此地,彼此间盘根错节,想要斩草除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他们的处理,朱平安一时间还没有想出合适的办法,但没想到,他们却抢先一步挑唆了鲁王朱以海要对付自己,这样一来,朱平安就必须做些什么了。

都司衙门中灯火通明,朱平安一到山东便开始着手恢复军力。以五百凤阳老卒和一千河北民壮组成的新军在前些日子平定四卫的行动中初露锋芒,分别以区区数百人的兵力掌控了大局。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朱平安的想法是以岳锦峰、仇泽、李定国等人统领三卫,开始招募新兵,操练人马,恢复大嵩、靖海、成山三卫的战斗力,而他自己则是要挑选精兵组建新军。

新军组建的目标很明确,便是以十七世纪的瑞典为样板,将军队的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引入到军队组建的方方面面中,建立大明的第一支职业军队。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再将新军的建制扩展到全军。这也是朱平安招募歌德和梅因赫尔进入麾下的重要原因,可以想见,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外籍军官进入到登州军的体系之内,也可以将欧洲职业军队的经验带入到大明军中。

所以,朱以海想要在这个时候对付朱平安,打乱朱平安的一系列计划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关键是如何让朱以海就此罢手,考虑到他的身份,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朱以海不同于林德远等人,直截了当的杀戮绝对不适用于他,这其中就牵扯到一个方法的问题,既能警告他,让其知难而退,又能不显山不露水,着实让众人有些头痛。

时间已近午夜时分,但院子中的亲卫还是挺直如松,负责巡逻的卫队不是经过正堂的大门处,整齐的脚步声打断了朱平安的思绪。

“咱们在鲁王府安插的人手有多少?”

沈名先先看了看阴世纲,阴世纲则笑了笑,“沈兄直说便是,人员清单我尚在消化当中,远没有沈兄熟悉啊!”

沈名先这才回答道:“回大人的话,王府进人颇为苛刻,咱们在其中有五个人,其中一个已经做到王府管事的位置,但还不算是朱以海的心腹之人!”

朱平安没有说话。从一介百户到如今的正二品副总兵,这些年的历练下来,连朱平安自己都没有发现,虽然平日里待人亲切,也没有什么官架子,但在众人的眼中,他却是威势日增,是以看到朱平安在深思熟虑,众人都是压低了呼吸,不敢出声。

“找无伤过来,让他辛苦一趟。吩咐兖州那边的兄弟,都听从无伤的调遣,另外再多准备些新鲜的乌贼!”

一句话让众人呆若木鸡。

……

朱以海,今年不过三十多岁。但继承藩位之位,也不过就是今年三月份的事情。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活了这三十年,直到今日,方才领会到高高在上的妙处。虽然不过是一介藩王,但在这王府之内,他却是不折不扣的“王”,生杀予夺,尽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间。

朱以海作为前鲁王朱寿镛的第五子,真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鲁王的王冠能落到自己的头上,眼见着这偌大的鲁王府和历任先王积攒下的如山金银都变成了自己的私产,朱以海不禁飘飘欲仙。

清军入寇山东,老父朱寿镛惊惧而死,王兄朱以派远赴济南,却做了清军的瓮中之鳖,成了刀下之鬼,朱以海的心中乐开了花,却不得不摆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来,接了朝廷册封其为鲁王的圣旨之后,便装作忧思成疾的样子躲在了王府中闭门不出。

虽然是初登王位,但朱以海却是对王府的那些事情了如指掌。大明朝的藩王不能掌权,但聚敛财富却是朝廷默认的,老父朱寿镛在世的时候,便和刘泽清坑瀣一气,掌握了山东的几项财路。到得朱以海继位,刘泽清倒是不声不响的侵夺了原属于鲁王府的两处盐场,使得朱以海得知后心疼的两晚没合眼。

但心疼是心疼,朱以海却不敢同刘泽清讲什么道理。如今的大明朝,关外鞑子、关内流寇此起彼伏,都要仰仗着这些带兵的将官四处平乱,尤其是朱以海的兖州就在刘泽清的防区之内。要是和刘泽清闹翻了,万一流寇和鞑子再次闹事,这家伙来个坐视不理,那朱以海不就不免要步德王的后尘,所以,朱以海目前只能忍气吞声。

但就是这样,登州却又出来了一个朱平安。人是崇祯皇帝御口钦封的,朱以海不敢说什么。但这个朱平安到了登州之后,却是掀起了不小的乱子。

不说别的,单说这林德远被下狱,莫皋被杀,要知道这林家和莫家可都是鲁王府的家将出身,世代跟随鲁王府,仅是登州一带吗,鲁王府便有数千亩良田交给他们打理,可现在,朱平安一声令下,林德远和莫皋被整了下来,连那数千亩的田地都收了回去。原本这数千亩的田地在朱以海的眼中并不算什么,可再怎么也架不住林家和莫家的人整日里在眼前唠叨,更何况,如今鲁王府已然给刘泽清压了一头,要是再对登州都司服软,那以后还怎么在山东立足。

朱以海主意已定,甭管他在朝中如何得意,但眼下为了鲁王府的地位和名声,必须要派人进京弹劾这个朱平安。

昨晚的彻夜饮宴,让朱以海中午时分这才清醒过来,拜托了两名宠姬的纠缠,朱以海沐浴更衣,振作起精神来,这才想起派人上京的事情,当下便在内官的簇拥下来到书房,打算给朝中的关系写两封信函,请他们也从旁摇旗助威。

到了书房,舒舒服服的饮了一杯香茗,浑浑噩噩的头脑这才恢复了清明,一旁的内官早已铺好了纸张,提起笔来,等着朱以海的叙述,好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