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回光返照(2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2813 字 24天前

见胤祯反问过来,胤禩稍一犹豫,便道:“既然只是通知李光地、温达二人赶往畅春园,我认为皇阿玛的病情并非太严重,否则,该是通知所有上书房大臣前去商议了。”

“八哥看的透彻。”胤祯点头道:“不过,皇阿玛非一般中风,乃是醉酒引发中风,而且随之昏迷,且昏迷时间已经够长,可见一众太医也是束手无策,说句诛心的话,万一皇阿玛有不忍言之事,八哥以为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老十四这是在逼迫他表态!胤禩心里一紧,有些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老九胤禟忙婉转道:“十四弟忧心过甚,皇阿玛身体向来健朗,又有众多太医随侍在侧,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胤祯却是丝毫不让的说道:“眼下众兄弟齐聚京城,万一事有不测,定然人心惶惶,早做筹谋,届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见老十四咄咄逼人,老十胤誐不耐绕圈子,直接便道:“十四弟是什么章程,说出来大家听听。”

胤祯闻言微微一笑,道:“十哥性情阔直,是个爽快人,八哥你们也不用为难。”顿了一顿,他才接着道:“真若出现这种局面,八哥你们放手一博吧。”

放手一博!满屋子人都诧异的盯着胤祯,这是什么意思?试探?还是以退为进,逼迫胤禩表态?就连方苞亦是满脸疑惑的瞅着胤祯,十四爷这又是唱的哪一出?事前怎么也不透露一点风声?

安静了半晌,胤禩才语气异常平稳的缓缓说道:“十四弟可是担心八哥仍放不下。”

“八哥且慢。”胤祯伸手打断了他的话头,扫了几人一眼,才道:“如今储位空悬,皇阿玛若真有不测,皇位之争,在所难免。八哥、九哥、十哥身为皇子中的佼佼者,觊觎皇位,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无庸讳言。”

老八三人不由面面相觑,老十四这话可不象是说的反话,他什么意思?真的鼓励咱们放手一博?这对老十四有何好处?或者是说,他是在利用咱们?老十四可不是善男信女,而且行事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他们可不敢一味的往好处想。

方苞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十四爷这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八爷一党可是他费了不少精力才拉拢过来的,怎得现在又将他们往外推?

老十五、老十六俩兄弟也是皱眉头苦苦琢磨胤祯的用意,日后可是要紧跟着这位老大混的,能揣摩透他的心意,日后可是大有好处。

胤祯微微顿了一下,才接着道:“八哥立意争储,至少有十年之久,一直以来皆是屡遭打压,这次有机会,我希望八哥能放手一博,否则,您将抱憾终生,就当是了一桩心愿吧,经过这番拼搏,即便失败了,你们也会心安理得,毕竟努力打拼了。

对于八哥你们,十四一直以来很是敬重,为了遂你们这个心愿,我不介意让三哥、四哥做一次陪衬或者是垫脚石。”

听到这里,方苞不由暗赞一声,妙,这法子妙!若是康熙无恙,十四爷的气度心胸足以让八爷他们仨心折,若是康熙真有不测,让八爷他们出面相争,不仅可以分散注意力,而且登基御极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整合或者是打压八爷一党,更妙的是,经此一博,八爷仨人亦会甘心认输,死心塌地的为臣子。

最后一点,则是十四爷的笼络手段,康熙真有不测,八爷他们铁定会博一博,他如此做,完全避免了与八爷一党再次反目成仇的可能。

胤禩则是震惊于胤祯的自信,老十四话里的意思很清楚,即便是他与老三、老四联手,老十四也有十足的把握击败他们,扪心细思,老十四这话也不算狂妄,如今的八爷党与十四党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几乎所有的皇族宗亲,勋贵大臣都与老十四有着共同的利益,不论是文的还是武的,都没可能争的过老十四。

胤禟也被这番话打击的不轻,他善于敛财,比老八更清楚的了解一众皇族宗亲,勋贵大臣的想法,别看八爷党现在的宗亲不少,真要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倒向老十四,毕竟老十四能够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这一点,八哥根本无法做到。

沉吟半晌,胤禩才苦笑道:“十四弟胸襟宽广,气度宏伟,实令八哥心折。”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正所谓时也,势也,运也,八哥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机会,如今,不争也罢。”

见胤禩明确表态不争,方苞不由微觉遗憾,如此一来,十四爷要解决八爷党,怕是要多费一番手脚了,八爷尚且不争,那三爷、四爷还会,还敢争吗?

胤禩的明确表态,让胤誐松了口气,他是最不愿意八哥与老十四相争的,跟谁都一样,何苦要多一番折腾,而胤禟则有些失落,八哥这次是当着老十四、老十五、老十六的面明确表态,以八哥的性情,再无出尔反尔的可能,可以说是彻底的死心了。

胤祯却是微微一笑道:“八哥何必英雄气短,如果情况允许,该争的还是争一争,适当的争一争,有好处。”

老十四果然是另有目的,他这是想借此机会引蛇出洞?这蛇是谁?老四已经是被打发去了欧洲,那就是针对老三了。还有呢?借此次机会清除异己?难道,他想对自己的八爷党动手了?这不是让我自剪羽翼吗?胤禩登时便觉的背后凉飕飕的,老十四的算盘打的好精。

*畅春园,青溪书屋的偏殿。

李光地、温达二人赶到畅春园已是午后,二人先去青溪书屋探视了康熙,康熙仍然是昏迷未醒,稍让二人放心的是康熙的脉象一直很平稳。

转到偏殿后,太医院院使、院判及几位御医分别做了汇报,结论很模糊,既不敢肯定康熙何时会清醒,也不敢说有无危险,只敢保证眼前无性命之忧。

李光地、温达二人亦是老弱不堪,与太医院打交道的时日不短,亦知太医难当,听的这些含糊的汇报,心里都是忧心如焚,他们太了解太医院的风格了,越是说的含糊,则病情越严重,含糊实际上就是没把握没信心的表现。

温达虽是满洲镶黄旗人,却主要是负责纂修国史、政治典训,并充任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编撰的总裁,极少过问政事,平日亦以病为由极少上朝,他也知道请他前来,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用的,况且,如此大事,他也不想涉足其中,因此,入园之后,便三缄其口。

见此情形,李光地唯有当仁不让的挑起着千斤重担,待太医们退下后,他扫了在座的五位领侍卫内大臣一眼,才道:“皇上脉象平稳,暂无大碍,万寿庆典又尚未结束,封锁消息,亦在情理之中,不过,皇上龙体安危,关系天下根本,非是我等寥寥数人所能承担,明日一早,皇上若仍未清醒,必须得通知所有上书房大臣。”

话音刚落,一名小太监满脸惊喜的冲了进来,也顾不上行礼,便急促的说道:“皇上醒了,叫各位大人觐见。”

康熙清醒了!一众大臣立刻就起身整理朝服,而后依次鱼贯而入青溪书屋,来到御榻前,见康熙果然已经睁开了双眼,而且眼神清明,众人立刻不言声的跪了一溜,正待要磕头,一旁的太医却是神情焦急的摆手,并且示意众人上前。

一见这情形,众人心里都是一紧,难不成是回光返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