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畿南(2 / 2)

晚明 柯山梦 1985 字 24天前

主事摸着脸躲开两步,有些不解的望着梁廷栋,只见梁廷栋焦躁的走来走去,口中还在说着,“决不能让他们到畿南来,给左良玉发武备,让保定正兵营、真定标营严加巡防山西个关口,明日就要发出。”

主事匆匆忙忙去了拟部令,梁廷栋又走了两圈,好心情顿时不翼而飞,流贼在山西陕西怎么闹腾都好,现在皇上似乎也接受了这些流寇到处流窜的消息,外地的消息总是能修饰一下,到皇帝面前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至于让皇帝勃然大怒。

但是进入京畿地区就完全是两回事,一旦到了真定府,和顺天府就只隔着一个保定,那种感觉就是直观的了,到时就是一件大事情。

梁廷栋回到桌边翻出九边图,能调的边军都调动了,那些套寇、土默特等等部落不能不防,河南兵长期处于内地,战力可能就和班军一个水平,山东标营的战力在辽兵面前露了底,也是不堪用的,他眼睛跟着就转到了登莱。

“只能这里了,就是这陈新刚送了孝敬,在复州又损失惨重,此时调他剿寇,似乎不妥啊,温老先生那里也不好说。”梁廷栋微微摇了摇头,“怎地就只有登州能出强兵了,也不知这陈新怎么练出来的,复州死伤两千,他还有兵没有?”……

“此次龙骑兵千总部损失最大,伤亡又多半在第二司,文登三号四号屯堡遭受重创,很多人家的顶梁柱没有了,伤亡集中在这两个屯堡,对两个屯堡的士气损伤很大,两个学校里面年纪大点的孩子都退学了,回家里面干活,相同的情况在身弥岛便有一次,那次是威海一号屯堡,很难恢复元气,这征兵制度建议做一些改动。”

平度州西门外的民政驻地中,陈新一边抽烟一边听着莫怀文的汇报,莫怀文负责着屯堡的事情,就近在平度办公,陈新这次和刘民有一起视察平度,临时组织了一个会议,说的是兵员结构的事情。

身弥岛和复州两战,农兵损失都比较大,最头痛的是集中于几个屯堡,其中的威海一号屯堡在身弥岛被打得元气大伤,这给群体的示范效应十分不好。

果然莫怀文接着就道:“这几个堡的人都十分担心在金州的亲属,屯长反馈上来说,综合门市写信的排起长队,都是说些要保命的话,代书的人没有写。”

陈新轻轻点头,他当初设计农兵连体制的时候属于高强度的动员,他模仿的是此时瑞士的模式,瑞士的雇佣兵都来源于山民,以村落和社区为纽带组成方阵,平时一起训练,出战时候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无法模仿的。

这种独特的兵员结构使得瑞士方阵熟练而极有凝聚力,让长矛方阵具有了进攻能力,各国以此为模板改进,产生了更强大的西班牙和荷兰体系,包括后来的古斯塔夫方阵都脱胎于此,可以说是瑞士方阵使得步兵在欧洲复兴。

后金的结构也是类似于此,他们军民一体的牛录基本按村落聚居,这种以社区联系的集体是有一定凝聚力的。明军虽然体制看着是职业兵,但制度的严重缺陷和大明整体的腐朽使得他们还不如这种社区部队。

现在登州镇屯堡体系超过了三十五万人,各个商社还在各地散播消息,后面还会有流民到来,在这种迁徙中,很多体力差的人不会远赴登州。所以陈新这种屯堡结构中,青壮占了大多数,他现在不缺兵源,登州镇职业军队的体制可以让士兵长期相处,共同训练,其凝聚力不会比社区方式低,确实可以将这种体制作一些调整。

陈新对兵务司的李东华问道:“类似的还有那些千总部?”

“都是最开始组建的一批农兵连,以第四营最为严重,改组之后整编的其他几个营都重新编排过,同一营伍中不会集中太多相同屯堡的人。”

“第四营各千总部进行一次调整,尤其是龙骑兵千总部,他们改组自农兵第一总,又身处金州前沿,不宜损耗过度,有些年纪大的有家室的老兵可以退伍,补充一批抽调的预备兵,要选各堡最好的,还有就是士官不要退伍,有家室的军官可以退下来几个,到武学骑兵科担任龙骑兵教官。”

李东华和祝代春都同时记录着,这事情涉及到了兵务和动员两个司,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他们刚刚才把大整编基本弄妥,第三千总部到现在还没补充完,新的任务又来了。这个工作量还相当不小,一般先由屯堡上报家庭情况,然后逐一核对兵册,最后还要抽查核对,第四营的各种文册也要重来一遍。

老兵退了又要抽调新兵补上,又涉及往旅顺的运输,补充各部后的整训计划等等,李东华想着就头痛,他对陈新道:“大人,不久那辽海便可能上冻,若是按一般的补充计划,这批补充兵难以提前到达旅顺……”

“那就先抽调一千名预备兵送到旅顺,边退伍边补充,屯堡核实那一步先省掉,补充完了再抽查。”陈新一贯是这个作风,刘民有说他是管理简单化,不过这种方式让陈新省了不少心力。

陈新原本也想对兵员做一个调整,以前的一些老战兵和农兵陆续成家生子,一旦阵亡对民政的抚恤压力很大,兵员就要未婚的最好。从陈新功利的角度来说,也是最省钱的,就像后世征兵一般,人数最多的义务兵都是年轻单身汉,家庭的负担和牵挂都比较少。

“好了,这事就这么办。”陈新站起来,“刘大人视察到哪里去了?”

莫怀文连忙翻开自己的册子,看了一会抬头道:“刘大人今日去了视察学校,先就去平度职业校,那里有三十多个老屯堡的学生,说是考上了文登的大学堂,刘先生顺道去送行。”

“嗯,咱们也去看看。”

(未完待续)